您的位置:首页  学生工作  学工团队

【辅导员说】后疫情时代,四种意识助你勇往“职”前

作者:侯晓晨发布时间:2023-12-01浏览次数:17

所谓“金九银十”,2024届校园招聘已经拉开了幕,应接不暇的企业宣讲会、丰富多彩的人才政策、浩渺如烟的招聘信息、琳琅满目的求职培训……2024届毕业生即将扬帆远行、大展宏图,“登庙堂之高”,或“仗剑走天涯”,“开荒南野际”

只是,这届毕业生还没能“整顿”职场,就被“象牙塔”外的就业市场“扇了一记耳光”相较于2020年疫情初期的“突发性”冲击,2024届毕业生还面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压的“累积性”影响和经济运行不可控因素增加的“叠加性”影响毕业后,去哪?这是摆在每名毕业生面前“地狱级难度”的关卡好在,如果具备这四种意识,也就掌握了打败“大魔头”的“通关秘籍”。

 

忧患意识:年纪不小了,别任性

J同学,短暂地实习了一阵子,只因觉得工作内容与她想象不符,潇洒离职,准备待业在家GAP一年,明年再考研。

当代年轻人个体意识强烈,常常凭借“反制职场PUA”“拒绝加班”“怒怼领导”“反向面试”的“爽文情节”登上微博热搜,“一言不合,转身就走”也是很多职场新人解决问题的“孤勇”行动。

但是,“转身”之后呢?疫情之初,网友们曾热烈地讨论“疫情过后,你会报复性消费吗”,不过很快就被另一个更加“直击灵魂”的问题挤出了热搜榜——“如果一直没有收入,你的存款能支撑多久”。转身需要的不是勇气,而是底气。

我们羡慕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的旷达,敬佩“穷则独善其身”的气节,欣赏“千金散尽还复来”的斗志。而黑天鹅”“灰犀牛却时刻警醒我们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忧患意识,要我们为生活做更多储备。

老话说“先谈生存,再谋发展”。毕业生们可别“任性”,应当“先就业,后择业”。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风暴,为生存而焦灼,才是生活的真面目。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就业方向,但生活里的多数时候,不是如愿以偿,而是阴错阳差。面对“备胎”岗位,别任性地拂袖而去,耐下心来体验一下、拼搏一下、领悟一下。

 

创新意识:年轻人,多一些职业想象力

Y同学,孤独地近乎偏执地等待着遥遥无期的公务员招考,拒绝了来自导师、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所有就业岗位的推荐。

疫情之后出现了一句网络流行语“宇宙的终点是编制”。有人以为:‘铁饭碗’稳定,社会地位高,抗风险能力强,非常时期里,无疑是最优的职业选择。”也有人嗤之以鼻。

铁饭碗青睐与否,只是个人的职业选择,本身并无可厚非。可怕的是,年轻人热衷考公务员,并非出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可怕的是,“后浪”们尚未奔涌就与梦想和勇气绝缘,放弃了广阔的职业想象空间

疫情重新定义了整个社会职业想象空间。不久前“世界青年发展论坛”上,智联招聘董事长、CEO郭盛分享了最新的调查数据——“88.1%的00后愿意尝试或正在灵活就业。”视频UP主、菜品体验官陪诊师等都成为新兴职业“互联网+”时代,给了梦想前所未有的发酵机会。

入仕出世皆自然把公务员视作现代社会中一个如其所是的正常职业,同时尊重和理解那些特立独行、桀骜不驯的年青人。他们的选择,是走向多元的中国社会必然会出现的职业分化,也是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”的体现。但无论如何,青年人不该未曾远行,就变成饱经世故的老人。

 

饥饿意识:待机青年不怠机

H同学,年前就已经被录用,准备年后正式开始实习,却被HR告知该岗位被取消招聘了。

在职业生涯初期,完美职业可遇不可求。不过待业不等于没有意义的消磨时光。“待机青年”,就是那些表面上对“啥也不能做”充满无奈和自嘲,实则时刻保持饥饿感,不断充实自己,随时准备迎接机遇拥抱梦想的青年。

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《Stay Hungry, Stay Foolish》的演讲,激励了许多追梦人,也正是许多圆梦人的成功秘籍。想要成功,必须始终保持饥饿意识,不断学习新知识,不断提升和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。

社会环境不断变化,过去的经验和方法,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。面对没有备考大纲的人生考试,那些从来没有停下学习脚步的人,就能毫不费力高分过关。保持饥饿感的公司和团队,才有随时可以转战新产业的灵性,实现逆势增长;保持饥饿感的个人,才有主动寻求出路的活力,实现化危为机。

这次疫情过去,在下次“疫情”到来之前,你是庆幸自己的劫后余生,还是风雨兼程备足“粮草”?

 

奋斗意识:幸福是奋斗出来的

Q同学,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都不错,早早的就手握多份offer,但是嫌弃这个单位要考核出勤、嫌弃那个岗位要考核业务量,哪个都不满意,只想找个“事少钱多离家近”的工作。

一面是巨大的求职压力,一面是尚能“啃老”的舒适圈,于是有一些毕业生就主张“慢就业”、宣扬“佛系生活”、自嘲“脆脆鲨”,在并驱争先的社会发展大势中失去了前进的欲望和发展的动力,在本该创造价值的年龄,选择“一躺了之”。

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?毛姆说:“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,有人见尘埃,有人见星辰。”也许每名毕业生能力和性格特点千差万别,就业预期和职业发展各不相同,但不论你选择像屠呦呦那样做“青灯黄卷为伴”的科研工作者,像黄文秀那样做奋战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,像彭清林那样做穿梭大城小巷的快递小哥,像邢小颖那样做精益求精的“大国工匠”,亦或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,只有奋斗,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得更稳、更远,才能拥有更多可能性。

 

如果你正在体验选择的焦虑、竞争的压力以及被拒的失落,请合理做好求职计划,而不是好高骛远,在正当分母后,备受打击;请追寻自己的一生所爱,而是不畏缩不前,愿你走出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;请保持对知识的渴求,而是不庸庸碌碌,愿你始终有孩子般的好奇心;全力以赴,步履不停,未来可期,别辜负了自己的最美好的青春。